2021年,山东科技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全国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精神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方案》要求,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工作,学校美育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校现从美育工作的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师团队建设、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资源设施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一)教学计划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完成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版培养方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其中,艺术学涵盖各类公共艺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了解一种艺术形式,培养一种艺术兴趣。2018版培养方案提高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与跨学科选修要求,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总学分由201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8学分提高到12学分,明确要求非艺术专业学生,通过艺术限定选修课完成学习至少取得2学分。通识选修课每学期滚动开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
(二)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及建设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学校自建课程与网络选修课程组成,涵盖艺术鉴赏类课程80余门。学校自建课程中,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主要由艺术学院、文法学院等人文社科类学院开设,老师们所开设课程全部纳入全校选课系统,供全校学生自主选课。
一直以来,学校艺术学院及相关单位通过加大激励措施和严格管理来促进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听课指导,学校也加大了教学督导对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检查力度,确保教学质量。
二、艺术教育管理(一)管理机构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我校先后出台了校党字〔2019〕2号、〔2019〕53号、《山东科技大学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下达了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庆田同志负责美育工作,建立了以教务处为主管部门,以艺术学院等为教学主体的美育课程教学运行机制,成立“山东科技大学美育中心”作为专门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艺术学院院长杨梅兼任中心主任,由艺术学院具体组织开展美育课程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美育课程的教学计划。
艺术学院牵头大力推进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的统筹工作,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艺术教育提升公共美育水平,主动探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
(二)教学组织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设美育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所有美育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了公共艺术课程评优办法和教师听课制度。
(三)教学创新我校教师积极研发、应用艺术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开展了艺术公开课在线学习,拓宽艺术课教学与学习的途径。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互联网+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培训为依托,新上线课程《设计与审美》《音乐鉴赏》《现代设计简史》《英语电影赏析》等,在线课程建设《合唱与指挥》《中国传统艺术设计》共十余门。学校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定期举办“课堂信息化教学系列”专题培训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水平。
三、艺术教师团队建设(一)队伍结构学校现有公共艺术课程教师73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兼职教师9人,教授5人,副教授21人。为丰富美育工作内容,我校每年不定期聘请相关专家、组织优秀教师开设美育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20 场次以上,对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素质要求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美育工作交流、培训活动,在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基础上,促进艺术与人文、科学等学科队伍之间的跨学科交流,坚持以现有教师的一专多能为主、社会聘任为辅的工作思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正逐步形成。每年均组织公共艺术教师参加艺术教育研究班和培训班,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三)待遇落实为激发教师参与美育教学的热情,学校明确:公共艺术课教师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等待遇;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基本功比赛等获得的荣誉和成绩,纳入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并加以物质奖励。同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公共艺术课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今后学校将公共艺术课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和艺术团体辅导的时间,计入教学工作量。
四、特色美育活动(一)展演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非艺术类大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并取得好成绩。春季学期着重开展大学生艺术节,集中开展包括校园文艺对抗赛、舞蹈大赛、合唱比赛等10余项主题活动。每年艺术节历时1个半月,直接参与人数3000余人,覆盖万余名在校学生,参与大学生艺术节的非艺术类学生近万人。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教育厅和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师生基本功比赛,并取得4人次一等奖、其他奖项若干项的好成绩。
1.美育公开课
我校目前已开设美育公开课十六讲,包括:《高校美育-新语境,新课题》、《设计审美与文化》、《摄影——看世界的方式》、《音乐的表现与诠释》、《传统印染艺术》、《中国钢琴创作发展百年掠影》、《以理服人塑造新时代大学生新形象》、《如何根据乐谱诠释作曲家意图》、《欧洲·我的艺术之旅》、《老手艺&新媒体》、《古典家具收藏与鉴赏》、《雕塑,凝固的时空艺术》、《标志设计鉴赏》、《中国美色》、《中国筝乐流派与风格》、《绘本之美》。
2.走进央视,展现青春风采
山东科技大学天齐合唱团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现场录制活动;应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邀请参加抗疫万人云端交响合唱作品《我们》云合唱作品录制;接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参加“与人民同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特别节目录制;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录制。
3.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追随党”系列演出活动
举办“喜迎二十大 永远追随党”系列演出活动,包括:萨克斯风乐团演出《红心向党》室内乐音乐会;“颂歌献给党 奋进新征程”山东科技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歌会、“喜迎二十大 艺起向未来”室内乐音乐会;“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民族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喜迎二十大·舞动新征程 舞蹈专场音乐会;“艺声飞扬庆校庆”校庆路演、“庆国庆 迎校庆 专场音乐会等。
4.高水平艺术团系列演出
除开展的“喜迎二十大 永远追随党”系列演出活动外,我校高水平艺术团还举办了系列演出活动。包括:声动歌剧社排演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星星之火》;红艺坊话剧团年度迎新短剧专场演出、《龙须沟》、《你好,安希》等。
5.对外交流合作演出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艺术社团赴其他地区、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和洞门管区、东小庄社区、德立沟社区等开展慰问演出。目前已开展交流活动包括:应西海岸新区邀请参加“西海岸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演启动仪式”,应新区邀请参加“我们的时代”2021年度青岛西海岸新区“新经济人物”颁奖盛典,组织参加鄂青两地三团合唱交流活动;青岛交响乐团走进山东科技大学公益演出“胡琴声韵·交响情”王林二胡协奏曲交响音乐会;艺术学院与致远中学联合举办的“携手共建、美美与共——高雅艺术进校园舞蹈专场晚会”。
6.定期举办高水平专业文化系列演出
目前已开展高水平专业文化系列演出活动包括:刘逸琳博士钢琴音乐会、锦时筑梦 共赴韶华”刘寿臣教授毕业生声乐专场音乐会;“百花迎春战疫情”音乐学2019级教学实习音乐会;“归远”琵琶独奏音乐会、“歌剧之夜”2020级声乐方向歌剧赏析与演唱音乐会;山山而川-董派萨克斯管“水·面”合奏团毕业音乐会;“新年之声”音乐会等。
7.线上联动 齐力抗疫
目前已开展线上展演活动包括:舞·韵舞蹈团录制舞蹈《因为有你》参加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山东省教育电视台联合开展的高校学生资助主题宣传活动,编排录制原创舞蹈作品《我等你》、《绽放》和《丝路乐舞》申报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天齐合唱团录制云合唱《我们》、《希望之光》、《点赞我的国》、《我的祖国》、《我心归来》、《亲爱的中国》、《献给我的老师》。
8.推动公共艺术 彰显文化自信
目前已开展公共艺术类画展活动包括:“艺”起抗“疫” 设计作品展;“聚中外学子 显文化自信”迎校庆中华传统手工艺美育活动月;“庆祝建党100周年•建校70周年”公共艺术展;“筑梦百年伟业 薪传七秩芳华”摄影艺术展览;惟真尚美艺术节大地艺术展;“大美科大”中国书画名家校庆专题作品展暨“翰墨丹青庆华诞”书画作品展;热烈庆祝建校70周年“艺术与科技”设计作品展;喜迎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感恩教师节“蓝染方巾”文化体验活动等。
(二)社团建设每个院平均建有一个艺术社团,学生参与率达到学生总数的65%以上,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秋季学期着重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以68个学生社团为依托,其中文化艺术类社团36个,专业艺术社团6个,分别为山东科技大学天齐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萨克斯风乐团、舞蹈团、声动歌剧社、红艺坊话剧团,非专业艺术团30个,涉及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门类,覆盖全校艺术专业、非艺术专业学生4000余人,面向3万3千名在校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文艺活动。近年来,大学生社团节举办专场文艺活动56场,参与人次接近2.5万。各艺术团同时参加全市各类艺术活动,如市民文化节、青岛夏季音乐节等。
(三)美育基地建设申报并获批美育基地项目包括:传统“蓝染”工艺——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嵙传统手工艺传承教育基地” ——青岛市科普基地。已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峨眉山路小学、双语小学签订共建美育实践基地。
(四)美育协同机制学校支持非物质文化传统项目传承创新,积极引进民间艺术和高等学校产业教授葛军、黄青、李彩民、徐辉等专家进校园,其中“蓝染”已上报申请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我校积极打造“蓝染”、“茂腔”、“崂山传统合香技艺”、“漆艺传承”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项目,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在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再设计,融入现代设计和生活。
学校建设“山海泉”网络文化工作室,积极开展美育及文化产品创作,工作室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推送1153篇,形成网络文化作品122件。工作室获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我校与青岛市教育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德国博兰斯勒钢琴(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市歌剧舞剧院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帮扶、指导相关学校建设艺术工作坊、艺术社团和美育工作开展,取得一定的合作成效。聘请青岛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青岛电视台等单位专业人员指导我校艺术文化社团、校园广播站等学生文化艺术组织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协同美育模式;聘请校内外专家集中授课20 学时,开展青春诗会、话剧创作大赛等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资源设施(一)组织领导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以来,我校领导班子、主管校长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协调统筹,认真落实推进我校美育教育发展工作,经几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建立学生艺术素养常态化评价制度,把美育教育作为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经费学校为满足美育教育教学及科研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美育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在美育工作经费、场馆建设、器材配置及图书音像资源建设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2021年投入专项经费150万元,学校不断改善美育教育条件,确保美育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场馆我校现有千人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表演多功能厅、MIDI音乐实验室、室内乐排练室、陶艺实验室等用于美育实践的场所面积共6千余平方。与乐都城国际音乐谷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世园集团等9处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我校美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器材为确保学校美育工作顺利实施,学校在人力、物力上给与大力支持,在原有的基础上购置了相应的设备,现有钢琴54架、电钢琴36架、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器若干、动画动检仪2台等等,为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五)图书音像资源我校图书馆馆藏艺术类纸质图书共有31356种,57860册。在电子资源方面,图书馆采购了世界经典艺术作品数据库,涉及大量的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此外,图书馆长期开展“艺术经典立体阅读”推广项目,该项目是图书馆品牌项目,曾分别获得教育部和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我校美育工作未来的发展规划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美育教育发展思路,采取“艺术通识教育+特色艺术展演+品牌校园文化”的模式,以助力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为目标,探索艺术领域与科学工程领域相互支持交流的关系,努力培养科技与人文兼具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到2023年,初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美育实施体系。